幼小衔接Q&A | 什么是随班就读和陪读?

2021-08-17

什么是随班就读和陪读?

《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管理的若干意见》(穗教发[2007]51号)规定:”残疾学生(除了聋、低视力、肢体残疾等存在明显残疾的学生以外)原则上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可申请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是政府支持的教育政策,在二年级的时候可以申请。家长可以向孩子所在学校提出申请,根据要求填写随班就读学生申报确认表并提供相应材料如诊断书,后由学校向有关部门办理即可。目前广州已有的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政策支持包括:(1)考试分数不纳入班平均分统计;(2)主科老师有随班就读津贴;(3)教育局按5-10倍生均经费拨款给学校;(4)为随班就读学生建立成长档案;(5)为随班就读学生的老师和家长提供培训。

申请随班就读可以降低孩子的学习压力,减少老师的分数压力。需要强调的是,办理随班就读也有可能因为对老师没有了分数压力和绩效压力,会出现老师更加忽略孩子的情况,所以申请随班就读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学校和老师的态度。

陪读是一种辅助手段,辅助孩子适应普通学校的学习生活,并非每间学校都允许陪读,这需要家长和学校沟通、申请。

陪读的作用有:(1)课堂常规的辅助:正向、及时的引导和提醒;有关策略的应用等。(2)人际关系的辅助: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带领个案与同学一起活动;培养小天使;与老师的沟通等。(3)学业的辅助:制定IEP;课程的剪裁和调整;抽离教学(个训)等。(4)行为及情绪的辅助。

陪读可以随时随地跟进孩子的课堂纪律和学习情况,但这是一种非常态化的课堂模式,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性,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需要有一个减退的过程,逐步撤退陪读。要记住,陪读的最终目的是不陪读。

在校陪读首先要做的是让孩子尽快熟悉、接受校规校纪,解决遵守纪律问题,其次才是学业方面的要求。没有攻击行为保证同学及自身安全→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不影响他人→再考虑与同学间人际交往。


什么是特教助理?特殊教育班 ?

从2008年起,由随班就读的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家长发起,广州市少年宫特教中心和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联合开展“融爱行”随班就读支援计划。“融爱行”取“融合教育,爱心行动”之意,通过派遣特教助理入校支持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特教助理即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影子老师”,被派遣到到普通学校去,辅助特殊儿童逐步适应普通学校的校园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发展与学校老师、学生的沟通与交往,满足其特殊教育需求,提高随班就读教育质量。

特殊教育班指附设于普通中小学所举办的残疾儿童、少年的特殊教育班,就是常说的特教班。特教班一般由相关教育部门选择在有特别需求的学生相对集中,基础设施较好的普通学校开办,主要招收中度及个别轻度的智力障碍学生及个别脑瘫、自闭症学生。

特教班配备特教老师,为学生进行个别化教案(IEP),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是和普通班的学生一起上课,还是在特教班集中或个别辅导,并指导家长在家庭如何配合教学。家长的积极配合才能完成教学过程,家长的正面态度也会影响到学校评估孩子是否合适在特教班。


什么是资源教室 ?

随着国家对于特殊教育的重视,很多城市的普通学校里相继建立了资源教室。尤其是近几年,资源教室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教育部在2016年1月专门颁布了《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建设指南》中明确指出,“资源教室是为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及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特殊教育专业服务的场所”。也就是说,资源教室建设首先要考虑的服务对象依然是普通学校里少数的几个残疾儿童少年。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对资源教室服务对象的完全限定。理想状态下资源教室的服务对象可以涉及多种类型,它可以包括残疾学生、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甚至全体学生。但这些服务对象应是有明确的主次性和服务顺序的。

资源教室是随班就读的辅助机构,是为了让更多残疾儿童顺利融入普通学校而采取的设置于普通学校中的支持方式,是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环节,而不是一种单独的教育安置方式。建设资源教室本身不是目的,通过资源教室让残疾儿童更好地融入普通班级才是目的。如果在实践中将资源教室片面理解为教育安置方式,那么很容易就使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中重新陷入被隔离的境地,这与融合教育的理念也是背道而驰的。

《建设指南》总体概括了我国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目前应具备的功能或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但这里面需要把握的一个关键词语是“基本”,资源教室是一个为残疾学生提供基本教育、康复与支持性服务的场所。

从随班就读整体发展的视角来看资源教室,就不能仅将资源教室视作一个普通学校内的相对孤立的支持手段而强加给其超出承载范围的功能。合理确定资源教室的功能边界,并尝试通过加强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整体建设,推进普通学校与普通教育的变革,才是为普通学校的残疾学生提供有质量教育的重要路径。

因此,资源教室可视为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之间的桥梁,可以满足各类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要,最大限度挖掘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正常参与社会活动,能在普通中小学里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提高随班就读的质量。

2018年广州市教育局发布了《广州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二期提升计划》明确指出要加强资源教室和特教班布点规划,出台资源教室和特教班建设及运行标准,招收5人及以上数量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设立1间资源教室。不足5人的,由所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布局。到2020年,全市建成资源教室165间,特教班40个。

高效且有质量的融合教育应该是特殊学生可以在普通班级跟普通学生一起上课,参与力所能及的课程和活动。在跟不上或不需要的课程时可以进行抽离,到资源教室由专业的资源老师或特教助理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化辅导,充分满足特殊学生的特殊需要,帮助其有效融合。


【案例】

小森是有效融合教育支持的典型案例,从进入普校开始,就有专业的特教助理陪同入校支持,尽管在刚入学时也遭遇过学校拒绝陪读的情况,但通过家长和特教助理的协调,让学校看到了陪读的作用后,学校逐步接受了陪读。

因为有了特教助理的支持,小森在学校没有出现过多的问题。同时在专业督导的支持下,小森的融合教育是有目标、有安排的,一部分时间在班级跟同学们一起上课,学习可以掌握的知识,一部分时间则由特教助理抽离到资源教室进行个别化辅导。特教助理会根据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提前给小森预习,或是加强巩固上节课的学业知识,另外还会有针对性的个训如情绪行为的管理训练,和在校出现的问题的处理等等。

也正因为小森的有效融合,让学校看到了融合教育的意义和融合支持的作用,学校开始接纳特殊学生并愿意配合家长,甚至愿意尝试开展融合教育相关活动,成为该区的融合教育试点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