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性就业家长工作坊|没有我的参与,不要做关于我的决定
2020年8月10-11日,以“乘风破浪,一起成长”主题的“支持性就业家长工作坊”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工作坊是以心青年的家长为对象,由北京市海淀区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简称“融爱融乐”)的支持性就业项目经理曲卓老师和高新利老师为家长们就“心青年就业”议题开展了两天的工作坊。
活动介绍

支持性就业家长工作坊|没有我的参与,不要做关于我的决定

心青年就业,不只是个人生活需求的满足,更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一环。


2020年8月10-11日,以“乘风破浪,一起成长”主题的“支持性就业家长工作坊”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工作坊是以心青年的家长为对象,由北京市海淀区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简称“融爱融乐”)的支持性就业项目经理曲卓老师和高新利老师为家长们就“心青年就业”议题开展了两天的工作坊。第一天主要进行就业倡导,第二天聚焦“就业转型期间家长应该做什么”的问题进行操作化。本次参与式的学习活动不仅给家长们在心青年的就业问题上排忧解疑,也给他们带去了信心和希望。

第一天“灵魂交换”

10日上午9点,12位家长准时抵达活动现场,在舒适放松的环境开始了第一天的活动。高新利老师首先用“灵魂交换”的破冰游戏拉近了家长们之间距离。

微信图片_20210714150507.jpg

“灵魂交换”:在便签上写上自己孩子的名字和年龄,以及与孩子互动的温馨时刻。随后口头与其他家长进行分享和交换便签。在获取到别人的故事和便签后继续寻找下一位家长进行分享和交换。

“我和我的孩子出门买东西,他会主动把重的东西背在自己身上。”    

“有一次我肠胃炎发作,我的孩子就熬了白粥端给我喝。”

“我的孩子有一次在自己外出时给我买了一件漂亮的T恤。”

“刚开始与孩子轻微的身体接触他会很抵触,但是随着我跟他游戏互动越来越多,他在我面前也放得开了,这一点让我觉得跟他的距离不会那么远,让我很是欣慰。”

“我的孩子第一次自己跟着导航APP指示找到了回家的路”

……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却是心智障碍者与家长相处中的一个个美好记忆片段。当这些感人的片段在家长口中互相传达时,整个现场也沉浸在温情的气氛中。

“没有我的参与,不要做关于我的决定”

游戏结束后,曲卓老师通过与家长们分享了“融爱融乐”创始人王晓更女士与他的孩子阿务的故事,倡导每个人都享受权利平等、地位平等、机会平等。心智障碍者要勇敢的发声,说出自己的需求,而家长要做他们的守护者和支持者。

“没有我的参与,不要做关于我的决定”。曲老师强调,作为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心青年的自主意识,不能过分干涉他们的生活,剥夺他们的自我决定权。孩子是需求的第一发声者,家长应该以更加开放和尊重的态度去支持和引导他们。

另外,曲老师在分享了她与心智障碍者在就业过程中的故事后总结道:“每位心青年在踏上职业道路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这些经历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财富。”并且引导家长要有意识地在心青年就业转型时期做好充足的准备。而后,曲老师让家长们在“叶子”上写上未来一天半的学习期待并黏贴到“树枝”上,也鼓励家长踊跃参与到接下来的活动和学习中,努力实现学习目标。

微信图片_20210714150513.jpg

第二天桃花朵朵开 

8月11日,高老师继续带领家长们进行游戏互动,拉开了当天工作坊的帷幕。

在游戏中,12位家长分成了3组,分别取名梅花组、貌美如花组、美人蕉组,并且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了接下来的学习任务。

意识与行动双支持

曲老师在“心青年就业转型时期,家长应该做什么准备”的问题上提出要从意识和行动两方面进行着手。在意识上,家长要“扭一扭观念”,相信孩子就业的潜力,愿意支持孩子,并且启发孩子的就业意识;在行动上,做到放手支持,或者在家庭中创设类工作场景,也可以到当地社区进行提前体验。因此,即使现在还没有就业机会,也不要紧张。家长们应该理清思路,协助孩子做充分的准备,这样孩子融入社会的过程会更加顺利。

微信图片_20210714150521.jpg

在老师的指引下,妈妈们也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制定可行性计划。看看妈妈们在认真的讨论、梳理,为她们点赞!

成果展示

随后,曲老师对家长们的讨论成果进行分析和点评。

下午5点左右,活动在欢笑声和掌声中圆满结束了。本次工作坊主要采用了“翻转课堂”的培训形式,加上小组社会工作的元素,让家长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得到专业化指导和支持,也引发了家长们的深刻反思。

微信图片_20210714150549.jpg


特别鸣谢场地支持:正向家长学院

微信图片_20210714150552.jpg


编辑/排版:黄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