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青春期遇见
“不一样”


导语

青春期,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充满好奇、变化与挑战。对于心智障碍青年而言,这段旅程可能更加复杂、困惑,甚至充满风险。他们同样渴望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习如何与人相处,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帮助他们安全、有尊严地度过青春期?如何为他们提供符合需求的性教育?
今年暑假,在第十二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的支持下广州扬爱举办了一期专为心智障碍青年设计的“暑假青春期性教育班”,用专业与爱,为他们点亮成长的灯塔。我们坚信,赋能心智障碍青年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是保障他们安全、健康、有尊严地生活,并促进社会融合的重要基石。

01
认识自我,身体启蒙:
构建健康身体认知的基石

课程为“认识自我”铺就了温暖起点——从带着生命温度的“我从哪里来”讲起。我们用鲜活的图片、轻柔的故事和适龄的语言,温和牵引着学员触摸生命诞生的轨迹,在心底播下对生命奇迹的敬畏与感恩。



以此为阶,我们带学员认识身体的每一处——尤其是被称作“隐私部位”的地方。我们轻轻告诉他们:每个部位都有名字、有作用、很重要,认识它们,就像认识眼耳口鼻一样自然又必需。
围绕“男女大不同”,我们用直观的对比、有趣的互动游戏,帮学员触摸性别差异:不只是模样不同,更藏着身体构造与未来角色的初印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不止讲知识,更传授实用技能:教选合适卫生用品、学私密部位清洁、应对月经突发状况等,这些立即可用的方法,能切实减轻他们的慌乱。




我们也科学正视青春期自然现象——“性冲动”与“自我探索行为”,告诉他们这是正常发育反应,无需害怕或羞耻,同时强调两大原则:私密空间进行、确保安全。这一模块旨在帮他们读懂变化、接纳自己,掌握卫生与情绪调节技能,懂得尊重隐私,从而从容迎接成长。




02
社交界限,自我保护:
构筑安全与尊严的坚固防所

如果说认识身体是踩稳成长的第一步,理解青春是穿越迷雾的航程,那攥紧社交界限与自护技能,便是心智障碍青年走向独立时,披在身上的“生命盔甲”。这一模块扛着课程最沉甸甸的使命——直接系着他们的安全、心安、尊严,以及融入世界的脚步。我们知道,清晰的边界感与自护力,是他们挡住风险、牵住温暖关系的基石。课程用一幕幕场景、一次次互动、一遍遍实操,为他们织就一张贴身的“社会安全网”。



为帮助心智障碍青年理解“合适社交圈”与“人际距离”,我们递上社交圈卡片,让他们写下各圈层的身边人。社交圈小游戏里,学员凭与搭档的亲疏,选面对面或背对背运球,直观体会不同关系的距离,助他们更好社交。





自我保护这一课,藏着守护自己的智慧。不管是陌生人还是熟人,若有人带着不妥的心思靠近,就得马上退开,为隐私部位筑起小防线——不让任人触碰,自己也不在公共场合随意碰触。
课堂上,情景模拟里,大家试着面对不当性意图时,认真学着勇敢说“不”,每个人都投入扮演,把拒绝的态度清晰地传递出来,学得专注又扎实。
结语

短短两周的密集课程,已在学员与家长心中悄然播下成长的种子。我们欣喜地看见,学员们正发生着温暖的蜕变:
对身体与青春期的认知愈发清晰科学,昔日的困惑与焦虑,正被理解与接纳温柔替代。
安全意识的跃升更令人欣慰——他们不仅能准确指认隐私部位,清晰分辨“好的接触”与“坏的接触”,更初步习得了拒绝不当行为的勇气与求助方法。
社交中对距离感的拿捏、公共与私人空间的行为边界,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这些细微却扎实的变化,正是成长最动人的模样。



END



特别鸣谢
第十二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
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计划(三期)
编辑:林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