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 - 8月15日,广州扬爱联动 king sir 学堂在广州市白云区龙兴小学开展随班就读支持教师专项培训,其中7月31日-8月3日为理论培训,8月4日-8月15日为实操训练。来自各地包括广州各区、佛山启聪、深圳龙岗等特校和普校的70余名特教相关教师参训,在刘劲老师带领下深耕理论与实践,以专业助力特需儿童融入校园。
构建 “全生涯” 支持,解锁融合教育底层逻辑
核心聚焦:全生涯支持与神经多样性理念
培训首日,刘劲老师结合实践指出特需儿童离校后行为退化问题,提出构建 “全生涯” 支持系统的重要性,解读相关政策中 “指教陪读制度”,提醒影子老师需突破单纯陪读,兼顾孩子生涯规划。他还引入神经多样性理念,以饮食差异、潮流变化为例,说明 “正常” 标准可变,融合教育的核心是建立无障碍环境。
关键落地:特需儿童发展与安置
刘劲老师明确特需儿童 “美好生活” 标准,梳理五阶段身份发展路径,强调按成长阶段匹配任务;介绍三种融合安置模式,建议家长依据孩子能力进行选择,为教育安置提供方向。
精准评估为基,掌握特需儿童 “画像” 工具
评估基础:接案沟通与教养方式
次日培训,刘劲老师围绕 “评估” 展开,介绍接案登记表,强调关注诊断信息、家长期待等,详解 “溺爱型”“严厉型”“混乱型”“忽视型”“平衡型”五种教养方式特点及对孩子行为的影响,为家校协作提供参考。
评估核心:动机 - 能力 - 技能三维模型
刘劲老师提出 “动机 + 能力 + 技能” 评估公式:动机可通过询问意愿、观察参与度或实地体验判断;能力以韦氏测试划分区间,兼顾资优生情绪与特长;技能聚焦四大行为管理能力,配套三类检核表,借雷达图呈现孩子需支持的领域。
深析韦氏测试,破解特需儿童认知差异密码
温故知新:信息加工的个体差异
培训第三天,刘劲老师回顾 “信息输入 - 加工 - 输出” 过程,指出孩子因焦点与需求不同易出现加工问题,强调韦氏测试核心是了解感觉输入与加工能力,而非测智力,若孩子测试中听不懂题目,普校学习会更困难。
韦氏测试深度解读:
刘劲老师详解韦氏测试:85-115 分为平均值范围;从四大合成分数结合正态分布评估;介绍百分等级、置信区间等关键指标;点明自闭症孩子与言语理解强于知觉推理孩子的认知特点,助力教师科学分析结果、把握特需儿童认知情况。
评估与策略并重,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体系
多元评估:覆盖学习、社交与感觉处理
培训最后一天,刘劲老师补充三类评估:学习特点评估用调查表和评量表明确特点;社交评估针对自闭症孩子,依四大关键点、26 个标准生成图表定位卡点;感觉处理与动作检核需用“前事 - 行为 - 结果”分析找变量,帮自闭症孩子发展替代行为。
他还提出了动态评估、辅助策略与 IEP/ISP制定的实用策略:
IEP: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
ISP:个别化支持计划(Individualized Support Plan)
动态评估:借 “提示系统” 评量最大表现,以最小支持观察孩子完成工作的支持需求程度。
辅助策略:外围支持(外部信息引导行为)、桥接(分工提醒行为)、示范(先行演示)、代偿(完全辅助替代完成)。
IEP/ISP制定:明确孩子当前能力与环境中的技能表现,设定期待值并配套支持目标达成的方法。
十天幼小衔接融合课堂实战中,以培训理论为指引落地实践。将 “全生涯支持” 细化为规则适应等小目标,通过家校同步防止孩子行为退化,通过调座位、简指令建立无障碍环境。
依“动机 - 能力 - 技能”模型课前建档,课中用视觉提示卡助能力不足者,以体验式引导激活弱动机。结合韦氏测试认知差异,为言语弱孩子改示范、为知觉优势者增视觉环节、为听觉敏感儿童降噪。
借多元评估记适应度,为社交弱儿童制卡点图表,凭“前事 - 行为 - 结果”响应情绪,定个性化目标成闭环。理论指导精准支持,优化工具适配性,让专业理念化为课堂守护。
未来我们将以“理论 - 实践 - 反思”闭环优化三大模块:完善幼小衔接评估工具包,增强场景适配;建立 “每日微督导” 机制,及时破解理论运用卡点;深化家校共育,将理论转化为家长可操作的家庭支持方法,让融合教育专业护航从课堂延伸至生活,践行 “助力特殊心灵绽放光芒” 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