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会 | 公共托养服务的本土化实践——以广州康宁农场为例
广州康宁农场长期致力于为精神残疾人提供多元化康复培训服务,并积极推动康复资源向社区延伸拓展。目前主要服务广州市户籍的精神障碍患者,有意向者可通过农场咨询电话获取详细服务信息。
活动介绍

图片

图片



文字为笔录材料,仅作参考。


广州市康宁农场
图片

一、单位简介

广州市康宁农场是广州市残联直属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成立于2005年12月5日,位于从化区鳌头镇龙潭村。农场占地209亩(含109亩果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环境优美,适合康复活动。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康复过渡期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生活照顾、医疗护理、生活与劳动技能培训,旨在帮助患者稳定病情、提升自理与社交能力,最终实现回归家庭和社会。

二、服务对象

广州市康宁农场的服务对象主要为16-60周岁的男性及16-55周岁的女性,需具有广州市户籍、合法监护人,并持有精神残疾或多重(含精神)类别的残疾人证;申请人需无传染病及严重躯体疾病,病情稳定且具备基本自理能力,自愿参与康复训练,且须通过体检和专业评估以确认符合农场的准入条件。

三、入场流程

康复者及其家属可通过街道、居委、残联或社区精神康复机构了解农场服务信息,并通过电话咨询初步确认申请资格。农场工作人员将核实基本信息并安排评估时间,评估时需监护人及康复者本人携带身份证、户口本、残疾证、精神科病历等材料到场,由社工综合评估生活及社交能力。初评通过后5个工作日内通知结果,合格者需在10天内完成体检,并接受两周试住期以评估适应性。试住合格后,农场将与康复者签订半年或一年的培训协议,正式入场接受康复服务。、服务内容

(一)住场服务

广州市康宁农场为康复者提供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的中途宿舍服务,通过服药训练、生活技能培训、社交能力培养等多元化康复项目,帮助康复者平衡机构训练与家庭生活,促进社会功能恢复。农场为每位康复者建立个人档案,由专业社工全程跟进,提供包括躯体管理、心理支持等个性化服务,全面助力康复者回归社会。

服药训练农场实施严格的药物管理制度,由专人统一保管药品并安排社工按医嘱监督康复者定时定量服药,确保用药规范以维持病情稳定。同时通过指导康复者辨识药品信息、掌握服药时间等方式培养自主服药能力,对自理能力较弱的康复者则由工作人员协助分拣药物,确保每位康复者都能准确了解自己的用药方案。

躯体管理训练针对部分康复者因服药可能出现的体重增加等情况,安排健身室活动,如踩单车、走路、打乒乓球等,帮助他们控制体重,保持健康。

生活与劳动技能训练:通过指导康复者完成洗衣、洗碗等日常事务,针对性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并组织参与饭堂值日等劳动实践,在提升实际生活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康复者的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正向引导,帮助康复者树立爱国爱党、热爱生活的积极价值观,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重新激发对生活的热情与希望。

社交与社会适应能力训练:通过开展小组活动、体育课程(如太极)和文娱项目(如醒狮表演)等多样化形式,系统性地培养康复者的社交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农场每年定期组织专项社交技能训练小组,重点提升康复者的人际交往技巧和社会适应能力,在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有效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特色培训课程:农场开设了生活自理、体育、手工、文娱、厨艺、书画等多元化培训课程,其中农疗园艺和军训是两大特色项目。农场依托自然环境优势,通过种植瓜果、盆栽培育等农疗活动,帮助康复者放松心情、增强体能与专注力;同时每年11-12月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军事训练,采用分班分组、选拔班干部等形式,培养康复者的纪律性、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有效提升其时间管理能力和做事效率。这些特色课程既丰富了康复训练内容,又显著提升了康复效果。

(二)居家康复服务

目前康宁农场服务对象包括40余名住场康复者和40余名居家康复者。针对精神障碍患者偏好居家康复的特点,农场创新制定了《广州市康宁农场居家康复场友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指引》,通过社工一对一线上跟进,运用电话、微信等互联网平台,为居家康复者提供涵盖情绪管理、服药指导、躯体管理等八大模块的专业康复指导服务,实现“康复服务送上门”的便民模式。

(三)精神康复服务进社区

广州市康宁农场创新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服务模式,通过订单式免费服务为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及相关机构提供多元化康复支持。服务涵盖农艺园艺、手工书画、体育培训等实践课程,以及精神康复知识普及和农场服务宣传,旨在提升社区康复技能水平,扩大服务辐射范围,推动精神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农场资源共享、服务下沉的社区康复理念。

精品课程:主要是面向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及其照顾者开展精品课程,每期20-50人,通过 “请进来,走出去”方式,为社区康复者及家属提供专业指导,解答他们在居家照顾、服药管理、病情观察等方面的问题,提升社区对精神残疾人康复的支持能力。

一日或三日体验营:通过邀请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及其照顾者、精神康复从业人员、志愿者、学生等,到农场一日或三日体验营,让他们亲身感受农场的康复氛围与活动内容,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来选课程内容。一日营体验不住宿,每期20-60人。三日体验营则需要住宿两晚,内容更为丰富,只接受20人以下的团体。

五、资源配置

康宁农场组建了由社工、护士、园艺师及文体教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服务团队,目前配备13名一线社工,可为康复者提供全方位支持。农场目前提供三人间标准化住宿,每位康复者配备独立床头柜和收纳柜,房间设有阳台、独立卫生间并保障24小时热水供应。

康宁农场为方便康复者周末返家,特别配备了大巴接送服务:每周一8:45从烈士陵园接回农场,每周五13:00从农场发车至广州市残联或烈士陵园,康复者可自主选择就近下车点,同时农场对能力较弱者要求监护人接送以确保安全。此外,农场设有完善的生活及康复功能区,包括社工室、心理咨询室、音乐疗愈室、图书室、健身区等多样化设施,并配备电视、棋牌等文娱设备,全方位满足康复者的日常生活、康复训练及休闲娱乐需求。

广州康宁农场长期致力于为精神残疾人提供多元化康复培训服务,并积极推动康复资源向社区延伸拓展。目前主要服务广州市户籍的精神障碍患者,有意向者可通过农场咨询电话获取详细服务信息。



END


微信图片_20250624162445.jpg

交流会介绍

作为国内首家特殊孩子家长支持领域的持续深耕者,广州扬爱自2000年发起首届“交流会”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26届,累计惠及特需儿童家长近6500人次,搭建起专业交流与互助的重要平台。今年,在第十二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的支持下,广州扬爱积极联动社区、社工、社区社会组织及公益慈善资源,着力为特殊孩子家属赋能,提供精细化服务支持,旨在提升家庭照料者的养育技能,共同构建更完善的家庭支持体系,营造更包容、接纳的社会环境。

往期回顾

PREVIOUS REVIEW

图片

精彩回顾 | 200余人齐聚广州扬爱第26届“交流会”,丰富特需孩子“生命线”
图片

精彩回顾 | 200余人齐聚广州扬爱第25届家长与专业人士交流会
图片

助特殊孩子家长成长蜕变,广州扬爱举办第二十四届家长交流会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