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心智障碍青年的就业故事:有尊严的生活带来的人生自信
缘起:政策倡导的路不易,但必须走
大约在十年前,戴榕接到了来自广州市启智学校原校长陈凯鸣的电话,给她说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们老师回访一名从启智学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毕业生的家长,那是一个相对情况比较好的孩子。回访以后,老师跟家长说想去看看孩子,结果家长回绝了,原来孩子从毕业后,在家里整整关了两年,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家长说毕业后,孩子每次从外面回来都会鼻青脸肿,爸妈担心他惹事,所以狠心把他关在家里。可这一“关”,孩子与社会完全隔绝,自闭症的他还出现了精神分裂状况,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要绑上绷带,门是反锁的......
当时,戴榕听了特别难受,因为她的儿子当时也已经12岁了,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未来也是这个凄惨的状况。于是她开始寻找出路,她对网上的“残疾人就业率40%”的数字抱有怀疑,专业市场调研的她决定发挥自己所长——自己调研数据。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各方前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做了两百个样本,感谢当时广州市残联,给扬爱提供了很多的支持。
当时的数据显示:16岁以上的心智障碍者只有5%读过高中,这数字意味这些孩子的职业能力会很弱。于是戴榕、还有卢莹继续与扬爱的理事们商量,决定要启动一轮推动“职业教育”的工作,他们再次面对即将面临义务教育结束的家长做了四百多个样本,将数据递交了广州市教育局,感谢当时的广州市教育局顶住了层层的压力与困难,2月份提交的数据,10月份广州三家职业中学开办了“启能班”,这个举措在他们当时简直就是“没有石头摸着就过河”了。正是这份担当与勇气,7年间,心智障碍者5%的高中学历到了今年已经上升到41%。
2013年成功开办启能班后,进程并没有就此结束。在原心智障碍者家庭现状调研的基础上补充雇主与雇员调研内容后,这份报告连同家长的诉求递交到了陈建华市长手上。很快包括残联、民政、关工委、教育局等六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座谈会召开。2014年11月,广州市残联就出台了政策——关于《广州市智力残疾人支持性就业工作试行方案》,要求三年内建立职业评估体系,培养就业辅导员以及推动智力残疾人就业。
有了这样一个政策,2015-2018年共有三百位心智障碍的人士接受了转衔的培训,完成了大概四百名职业评估,有八十名心智障碍的孩子走上了工作岗位,俊贤正是其中的收益者之一......
他们:伴有心智障碍的俊贤,通过支持性就业实现融合就业
今年20岁的俊贤目前在知名餐饮品牌星巴克从事服务员的工作,在昨天举办的“多举措促进残障人士就业”主题研讨会上,他作为融合就业的心智障碍青年代表分享了他的就业经历。
俊贤3岁时,被广州市儿童医院诊断为孤独症(自闭症),主要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注意力不够集中、缺乏目光对视、不合群、情绪不稳定、爱哭闹、认知能力比同龄的孩子低。4岁时,俊贤进入广州市公安幼儿园就读,一年级到九年级在海珠区启能学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毕业后通过严格的笔试和面试进入广州康复实验学校读西点班。经过三年的职高学习,俊贤在2016年4月考取了由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鉴定的“职业高中毕业证书”和广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颁发的“西点面点师资格证”;同年5月,经过统一严格的考试和实操,俊贤顺利通过了“职业技能”的评估。俊贤通过了职业资格评估就有资格享受支持性就业服务,他签约的服务机构是广州利康服务中心,辅导员是李国斌和谭姑娘。在职高毕业前的一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上,俊贤开朗的性格、出色的表现给招聘者留下良好的印象,经过两轮面试后,终于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有幸成为星巴克咖啡三个预备员工之一。经过辅导员的跟踪辅导,俊贤慢慢克服种种障碍,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得到人事部充分肯定,终于在2017年1月12日成功转正。
目前俊贤已在星巴克工作三年多时间,日常的工作任务是负责门店的清洁工作,具体是扫地、拖地、收拾餐具、清洗、消毒等,还有负责仓库到前台之间的物料输送,每周上五天班,每天工作8个小时。2019年7月,俊贤妈妈那边传来了喜讯,俊贤已成功与星巴克续签三年合约。
数据:过半数心智障碍家庭强烈希望心智障碍人士出去工作
据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类似于俊贤伴随障碍情况的、广州市16岁及以上持证心智障碍人士为24,131人,其中16-45岁人士为14,450名。心智障碍者主要包括智力发育迟缓、脑瘫伴有智力障碍、唐氏综合征、自闭症谱系人群等等不同类型人群,他们共同的功能性障碍体现在沟通障碍、学习障碍和社会互动障碍。在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支持下,2019年7-12月,广东省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成年心智障碍者人士就业需要跟踪调研”的相关工作,此次调研也是为更好地对比7年前的“成年心智障碍人士现状及安置就业的需求研究”的改善情况。可喜的是,与7年前一样,此次调研发现,接近一半的心智障碍人士接受过正式教育,63%的人具备初中毕业及以上学历,而在2012年该比例仅为30%,另外在16-25岁心智障碍人群中,高中及以上学历达到59%,该比例在2012年仅为6%;这些变化有赖于自2013年广州市教育局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超前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做出了在中职学校开设特殊教育启能班的决定;这一举措弥补了广州地区中职特殊教育体系缺失的一环,开启了广州市中职特殊教育尤其是心智障碍者高中学历教育的新篇章。关于融合就业意愿方面,超过60%的心智障碍家庭强烈希望心智障碍人士出去工作,而心智障碍者本人的就业意愿也高达53%,较12年提升幅度达到11%;实际上,正在普通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仅为4%,同比2012年提高了2%;同时有13%表示曾经就业,正在就业加上曾经就业的比例为17%,高于12年的11%。影响普通企事业单位招收心智障碍人士成为职员的主要因素包括:对心智障碍人士的了解度,心智障碍人士自身特点、社交沟通能力、情绪问题等给工作管理带来的难度,企业怕生事担责任,心智障碍人士工作效率不高,雇用成本提高以及政府对雇用心智障碍人士的企事业单位的支持政策等。该调研另外特别注意到:有33%的心智障碍人士有挂靠“假用工”的现象。
为什么心智障碍人士家庭及其本人的就业意愿会如此高呢?因为他们知道心智障碍青年参与工作除了经济上的收获,能力提升的收获更为巨大,而“不工作”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损失。透过融合就业,可以得到以下收获:1.心智障碍青年慢慢的融入社会;2.心智障碍青年各方面能力(动手能力、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出行能力、自主意识等)通过工作慢慢得到培养,多元发展,身心也更成熟;3.心智障碍青年懂得更多社会规则,自我约束力提高,情绪控制力提高;4.心智障碍青年孝顺了,有责任感了,会关心家人了;5.心智障碍青年对金钱的认识有质的飞跃,并养成工作意识和工作动力;6.心智障碍青年做家务更自觉;7.心智障碍青年的成长可以带来家庭经济的改变(家长可以外出工作,不用全职在家照顾孩子)、父母关系甚至隔代关系的改变(心情好了);8.家长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有喘息的机会。而如果不能融合就业,家长们认为心智障碍孩子会没有价值感、缺乏自信,同时会让心智障碍孩子能力慢慢衰退;另外在家里家长没有喘息的时间、长期身心疲惫。另外,目前我市就成年心智障碍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主要依赖民办康复训练机构和职校启能班/特殊班,培训内容以生活自理和工作常识类为主,而培训方式主要是室内上课。据调研显示:仅36%的成年心智障碍者接受过职业培训,未接受培训的最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哪里提供”,而“不适合”或“没什么用/缺乏针对性”的比例也较高。对于就读于职高启能班的成年心智障碍者,仅有17%的心智障碍人士参加过实习。
行动:专家学者、代表委员就促进如何促进心智障碍者融合就业献言献策
近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不断完善心智障碍者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建设,为成年心智障碍者的就业提供更多可能性。2020年1月3日,由广东省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主办,民盟广州市越秀区基层委员会、民盟广州市法制委员会、民盟广州市社会管理委员会、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支持参与的“多举措促进残障人士就业”主题研讨会在广州越秀区举办,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家长代表等齐聚就如何进一步促进残障人士尤其是成年心智障碍者的融合就业共商对策。
会上,在座的专家学者、代表委员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修订与落实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标准。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税〔2015〕72号)第八条规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上年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差额人数和本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之积计算缴纳“,相关部门应加快修订有关征收标准,引导企业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
二、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岗位/服务提供商应优先录用成年心智障碍者。政府应在残疾人就业上起带头示范作用,给成年心智障碍者提供就业的机会。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或采购的服务提供商中,如办公区和非办公区的清洁卫生;饭堂的餐具、蔬菜清洗,就餐区域的清洁卫生;洗车等,工作流程可设置为程序化,操作者按设置的步骤就能很好地完成工作。这种工作方式适合成年心智障碍者,这些岗位他们能胜任。
三、优先采购成年心智障碍者集中就业机构的产品。成年心智障碍者集中就业机构产品多数是蛋糕、饼、面包等,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饭堂在采购此类产品时,例如工会给员工发放生日蛋糕等慰问品时,应优先采购他们的产品。
四、增加对成年心智障碍者就业技能培训投入力度。鼓励各用人单位对成年心智障碍者就业培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探索服务于成年心智障碍者就业的职业培训模式和途径,采取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培训、与劳动就业部门联合培训、定向或定单培训等方式提高成年心智障碍者的就业能力。
五、统筹规划推广成年心智障碍者支持性就业机构建设。建议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将成年心智障碍者支持性就业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列入政府民生实事工程,使成年心智障碍者得到充分安置和就业。同时动员、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支持性就业,通过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形式,逐步实现投资和运营主体多元化,提升支持性就业机构运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