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养残家庭(即双老家庭)指由60岁以上老年人长期照料残障子女(如自闭症、唐氏综合征、智力发育迟缓或脑瘫等)的特殊需要家庭。这类家庭普遍面临三重困境:经济压力沉重、社会支持网络薄弱、抗风险能力低下,在承担繁重照护负担的同时,还因资源匮乏与帮扶缺位而陷入生存困境,更对未来养老问题充满焦虑。 特殊需要人士在社会参与中往往面临机会短缺、能力展示平台有限等挑战。手工制作不仅能有效提升其手部精细动作能力与专注力,更能通过创作过程帮助其建立成就感与自我价值感。养生锤作为传统养生器具,兼具实用功能与文化内涵,在制作过程中融入健康生活理念,既帮助家庭掌握实用技能,又能通过成品传递健康生活的积极态度。 在第十二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的支持下,广州扬爱特别策划“匠心暖锤,悦享健康”双老家庭亲子DIY活动,组织16个心智障碍者家庭参与。 活动开始前,扬爱社工与手工老师精心准备了制作材料(包括棉线绳、木棒、纱布袋、干艾草叶和棉麻布料),并有序分发给每个参与家庭。在开场环节,扬爱社工首先向家庭详细介绍了活动目的和整体流程,随后特邀手工老师带领大家开启本次手工制作体验。 1 手工老师首先为家庭详细介绍了养生锤——这一传承千年的中医养生工具。它精选多种中药材制成,通过敲击身体特定穴位,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疲劳、镇痛解痉,甚至提升免疫力,可谓兼具养生与保健之效。老师还追溯了养生锤的历史渊源,其最早可追溯至宋代,令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匠心。 2 “如果不会使用怎么办?”面对这一疑问,手工老师贴心地讲解了养生锤的十大用法,针对不同部位的敲击可产生相应效果,堪称养生界的“全能助手”。 3 手工老师逐步示范制作流程:展开纱布包,填入艾草及其他药材,揉捏成团;插入木棍作为握柄,用皮筋固定;将锤头置于布料中央,以布的前1/3包裹覆盖;最后用棉麻绳捆紧,一个手工养生锤便制作完成。 老师细心教导 活动现场,家庭跟随着手工老师的步伐纷纷动手制作养生锤,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不懂的,老师们都会耐心示范、细致讲解;扬爱社工们也穿梭其间,及时为需要帮助的家庭提供支持。 温馨的制作场面 温馨的一幕幕不断上演:家庭之间自发交流制作心得,彼此分享小技巧;亲子间更是默契配合,有的负责填充艾草,有的专注捆扎固定,在欢声笑语中共同完成这件充满爱意的养生作品。 在完成养生锤的制作后,扬爱社工组织家庭进行拍摄大合照。大家手捧自己精心制作的养生锤,笑容洋溢地展示成果,镜头定格下这份温馨与喜悦。许多家庭表示,此次活动让他们倍感快乐,不仅学到了实用的手工技能,更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支持。他们由衷感谢扬爱和手工老师的用心组织,并期待未来能参与更多类似活动,让这份欢乐与联结持续传递。 本次活动以手工艺为载体,帮助心智障碍者提升手部精细动作能力和专注力,同时通过艺术创作建立成就感与自我价值感。活动不仅促进了心智障碍者的社会融入,让他们在创造中体验生活乐趣,还缓解了照料者压力,增进了亲子互动与情感联结。 — END —



































				
						活动回顾|“匠心暖锤,悦享健康”双老家庭亲子DIY活动					
					
						养生锤作为传统养生器具,兼具实用功能与文化内涵,在制作过程中融入健康生活理念,既帮助家庭掌握实用技能,又能通过成品传递健康生活的积极态度。
在第十二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的支持下,广州扬爱特别策划“匠心暖锤,悦享健康”双老家庭亲子DIY活动,组织16个心智障碍者家庭参与。					
				活动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