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民政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以增强社会救助及时性、有效性为目标。
5月15日在广州越秀举行的“联结·行动·创变”——2021年广州扬爱家长与专业人士交流会上,邀请了广州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刘叶蔓为家长们系统了解读了《广州市社会救助政策》,本文将对分享内容进行整理,包括基本概况、保障对象、申请方式、保障待遇四个方面。
(以下为笔录材料,如有缺失或表达模糊之处,请以官方发布的内容为准,不能以本文内容作法律依据,如需了解详情,建议在政策来源的官网处查询,或咨询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员。)
一、基本概况
目前广州市正在加快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格局,形成了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体系。目前主要的政策文件有:
《广东省社会救助条例》
《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
《广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通知》
《广东省临时救助办法》
《广州市临时救助办法》
《广州市民政局 广州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生活困难务工人员临时救助工作的通知》
相关政策文件可以在广东省政府官网内找到,点击【阅读原文】跳转。广州市内目前引用的参照标准政策主要是省跟国家的一些社会救助条例进行专项救助,主要分为低保、低收,特困户和临时救助。
二、保障对象
保障对象将从4个方面进行介绍,主要包括低保、低收、特困以及临时救助对象。
(一)最低生活保障(低保)
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对应的社会救助服务项目是低保的申请,但是申请低保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首先是在户籍方面,广州从2015-2017年对户籍标准内容进行细化,将本市与非本市的家庭成员纳入了救助体系,所以本市户籍居民以及跟他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都可提出低保申请。
在生活困难标准方面主要分为了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家庭收入,广州市政府同意从2021年开始,将低保申请标准降为1120元/人/月,比如一家三口人的家庭月收入是3000多元,而人均之后低于1120元,就说明这个家庭符合低保申请条件。第二是在财产方面的限制,主要指金融理财产品不得高于低收标准的16倍,即低保标准的24倍,人均不高于26880元,说明家庭财产收入等状况符合条件。只要符合上述两个条件,这个家庭就完全具备申请低保的条件。
(二)低收入困难家庭(低收)
低收群体我国其他地区不称为低收入困难家庭,而是称为低保边缘人群,但其家庭收入却比低保群体高一点点,但也在政府的帮扶范围之中。低收群体的福利标准按照低保标准的1.5倍,申请准入标准为1680元/人/月,只要家庭人均越月收入低于1680元,家庭财产等其他状况符合条件,可以将其纳入低收体系。但低收不能像低保一样每月享受低保金,但是可以享受教育医疗住房等专项的救助。
(三)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特困)
与上述两个救助项目的不同的是,特困供养主要以个人为单位,而低保低收主要以家庭为一个单位。特困救助供养的申请有相应的前提,首先是本市户籍的老年人或未成年人,再者是重度残疾人。其次是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义务人。如果说前6个月家庭收入低于低保标准,但又是重度残疾人、未成年人或者是老年人,缺少劳动能力,并且家里没有法定赡养人,再或者他的义务人没有能力实现特困户的供养,则可将其纳入特困保障。特困其实是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的底层,因此享受的待遇比较高。除了每个月的特困金,还可以根据特困户自理能力的情况,为特困户提供照料护理之类的帮扶。
(四)临时救助
临时性的一次性救助主要分为两种,一个是急难型救助,另一个是支出型临时救助。急难型救助是指若是家庭出现突发意外事故的话,短时间内家庭无法支出重大突发意外事故的费用,可以去申请急难型临时救助。而支出型救助,主要是指在医疗或者教育上有较大的支出,并且享受了教育医疗专项救助之后,可以再进行补充申请临时救助。
针对去年突发的新冠疫情影响困难务工人员若符合相关的救助条件也可获得临时救助。申请之日前已在广州市居住满3个月的非本市户籍在穗务工人员和在外地务工但在申请之日前已返穗的广州市户籍人员,并符合在申请之日前连续3个月均无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等工作收入且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财产限额均不超过广州市本年度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同时未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2020年1月23日至申请日期间)等情形的,可申请广州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生活困难务工人员一次性临时救助。
另外,需要对低保低收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定义进行界定,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是指共同成员之间共用经济来源,共同负担债务这样一种生活状态。主要包括配偶父母和未成年子女,长期在校就读的孩子也可与家庭成员共同申请低保。即使孩子未与父母共同居住,但父母对孩子还有无法分割的法定抚养义务,因此是父母是可以与孩子一起共同申请低保的。
案 例
案例一
李某,13岁,母亲死亡,父亲在监狱服刑。目前李某跟其叔叔家庭一起生活,现李某想提出社会救助申请。
【解读】
李某没有家庭收入且缺少监护人,首先不存在能够对他进行履行抚养义务的人,申请社会救助是保障其生活的首要选择。并且在他符合低收条件及家庭财产条件的情况下,他既可以申请低收,也可以申请低保,也可以申请特困,如果现在想申请,就可以按照最高的救助待遇去指引他申请救助。
案例二
王某,一家三口人。王某为肢体一级残疾,其妻子每月领取基础养老金221元,其子在外企上班每月工资5000元。其家庭名下没有车辆,仅有一套自住房,其余家庭财产状况均符合条件。现王某家庭想提出社会救助申请。
【解读】
王某一家三口人,妻子领取基础养老金,儿子工资有5000块钱,想申请低保的话,其基础养老金是不算在家庭收入里面的,案主不符合我们低保,但其收入低于1680元,符合低收条件,建议申请低收。
案例三
案例二中王某家庭,假如家庭自费给王某每月购买1500元社保,现王某家庭想提出社会救助申请。
【解读】
王某,每个月家庭自费购买1500元钱的社保,他想申请社会救助。其1500元购买社会保障的支出是可以从家庭收入里面扣掉的,所以家庭原本有5000块钱,扣掉1500块钱社会保障支出,剩下3500除以家庭总人口数,就是1100多。最后评估他的人均收入会不会高于低保标准,如果不高于低保标准可以申请低保,如果高于低保标准,则申请低收。
案例四
张某,独自一人生活,因突遭车祸导致丧失劳动能力,失去经济来源。街道工作人员已经指引其申请特困供养。目前已通过经济核对,但是张某又突发重病急需用钱。此时欲申请临时救助。
【解读】
由于是独自一人生活,没有父母子女,因为突遭车祸丧失劳动力,失去了经济来源,街道初步判断,他符合特困人员申请标准,已经建议申请特困并且并且通过街道基金核对。但是此时又突发疾病,需要大笔治疗费用,是可以申请民事救助。因为他在申请救助的过程中,然后又有一些新的紧急性的问题,可以先去指引他申请医疗专项救助。但是这种突发紧急性的情况建议他申请临时救助。
案例五
林某为在穗务工人员,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其经营的公司已停止营业数月,已连续3个月无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人均收入、财产均符合认定标准,自2020年1月未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现林某欲提出社会救助申请。
【解读】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务工人员,在前提条件都符合的情况下,可以申请临时救助项目里面的困难务工人员的救助。
三、申请方式
申请社会救助的方式有多重,常规是户籍地申请,户籍地民政办或者公共事务办都可提出申请。近期为了应对疫情,相应推出了无接触式的申请,并且对接了粤省事,包括广州市里面的穗好办APP,都可在应用软件内申请社会救助。
在粤省事里,目前主要是低保跟特困申请。有关低收的相关政策体系在广东省仍未完全建立,但广州走在全省前列,早在2000年就开始实行了低收政策,所以广州市穗好办已把低收政策收纳进系统里面,使低收申请也能够在网上进行。
上述的手机截图里,第一个是粤省事的社会救助申请,在专项服务内能够找到社会救助,并且进行社会救助服务申请,里面内容就包括了低保跟特困申请,可以按照它的操作指引进行刷脸、识别、电子签收授权书等操作完成救助申请。第二张图是穗好办APP,在民生服务一站式办理内的民生服务就是申请的入口。目前上线的就有低收、低保还有特困救助申请,可以不需要到街道提交申请,直接安坐在家就可以提交申请。
四、社会救助保障待遇
(一)低保保障待遇
第一是低保金待遇,低保主要有一个低保金,分类救济,价格临时补贴,污水补贴和节日慰问金等其他项目的补贴。其实低保其实是一种差额补助,比如家庭人均收入是420块钱,低保给每个人补助金额为1120减去420,即每个月补助700块钱。
根据低保政策规定,要求每个月的20号前要将低保金发放到位。广州市低保金发放与广东省发放规则有所不同,广东省的低保金是申请成功次月后发放待遇,而广州市则是在申请成功当月发放,而有遇到申请成功日期超过当月发放补助金日期的,则在下月进行补发。在成功申请低保以后,低保户可以同时享受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福利,例如在公共租赁政策方面,低保对象可以享受一块钱一平方的廉租房。
第二个分类救济,这个主要是针对低保低收人群里面的在校学生、无子女老年人、重大疾病人员,每个月就按照低保标准的20%发放生活补贴。再者就是临时价格补贴跟污水补贴以及节日慰问等。根据记录,去年总共启动了9次价格临时补贴。当统计局跟发改委通过价格临时补贴的启动机制测算出低收群体在购买一些肉、菜的生活物资时面对压力,那么就及时根据价格指数的幅度,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每次物价上涨幅度不同,补贴发放的金额也会有所不同,而去年根据价格幅度补贴的平均价格为200元/次。低保低收及特困人员同时也可享受其他消费补贴,如污水补贴、用水补贴、有线电视费补贴等等,在缴费时都会有一定金额的减免。
(二)特困保障待遇
特困户的救助待遇主要发放特困金,与低保金不同的是,特困金是每月按照补差的原则进行发放,并且对特困户的保障力度更大,因其“三无”人员的身份,是其更应该得到救助的原因所在。按照本区特困供养标准每月发放。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南沙区农村特困供养标准每人每月分别为:1806元、2413元、2512元、2121元。其余特困供养标准为每人每月1792元。
在照料护理方面,首先会对特困人员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有完全自理能力,其次是半自理能力,最后是完全失能。针对全自理、半自理和全失能的人员,分别按照广州市的最低工资标准的20%、30%、60%确定他的照料护理标准。但这笔钱并不是直接转交到个人手上,而是通过购买机构服务,为该类人群提供照料护理服务。比如说有一个全失能的人,他现在的标准可能是1260块钱每个月的照料护理标准,政府购买了机构服务以后,机构就通过上门为服务对象定制护理方案,比如服务对象希望每天过来打扫一下卫生,或者是进行心理辅导或者是心理咨询,受政府委托的机构就会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
在住房方面,因为特困户比低保户的情况更为困难,按照住房保障部门新的政策,特困人员是可以免费申请住房的,而非像低保低收那样还需要申请一块钱一平方的住房,但住房时仍然需要对住房管理费进行缴纳。
(三)临时救助保障待遇
第一,急难型临时救助标准原则上人均不低于本市2个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人均不超过本市3个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支出型临时救助标准原则上人均不超过本市12个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支出型临时救助金额不得超过申请人实际支出金额。
第二是进行临时救助时可以进行通过实物进行救助,可以发放衣物、食品、饮用水等物资进行过救助。
第三是转介服务,如果说上述的救助形式无法满足救助对象的需要,可以将救助对象进行转介,比如慈善救助、引入社会力量、社会组织等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