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中国,心智障碍者性教育开始逐渐受到关注,一些从业者及家长等已经意识到性教育对于心智障碍者的重要性;为此,广州扬爱邀请了广州市越秀区爱成长教育支持中心理事、心智障碍者性教育讲师向静老师分享“如何与心智障碍者开展性教育”的主题。培训内容包括互动问答、处理常见问题的方法以及案例分析,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掌握性教育理论与实操技巧,促进心青年健康成长。

培训开始前向老师提出了常见的性教育问题以及心智障碍者性教育的常见误解,与各位进行互动问答,并讲解遇到相关情况时应该如何处理,进一步分享心智障碍性教育教学方法技巧。
针对心智障碍者的性教育教学方法特点
01
教学前了解孩子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方式和能力水平各有差异。因此,我们的教学方法注重个性化,教学前了解孩子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例如:词汇量、理解和沟通、心理年龄以及感觉需求等,确保每位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探索和学习。
02
教学侧重点分化
a. 中重度障碍的孩子—以掌握实用技能为主
b. 轻度障碍的孩子—先理解技能背后的叙事逻辑和社会意义(为什么要学),再学习实用技能
• 教学用语:使用精准的书面用语,减少抽象代名词或暗示语
• 教材要求:直观真实的图片或图书等,避免抽象的指代性视觉材料


心智障碍儿童是否需要接受性教育?答案是需要的, 0—5 岁学龄前期以及6—9岁小学低年龄阶时期极为重要,性教育帮助孩子建立对身体的正确认知和建立隐私概念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性侵害。


随后,向老师针对0—5岁、6—9岁及青春期阶段性两个成长过程进行详细讲解。
一、0—5岁(学龄前期)
1、认识身体与性别
引导孩子清晰认识身体各部位,重点区分性别特征,如男孩的阴茎、阴囊,女孩的乳房、阴部外阴等,向老师提醒到幼龄儿童对身体的探索是无意识无任何目的,与自慰无关。
2、穿衣服、关门意识、如厕的正确方法
首先要先教导孩子认识不同衣服的功能以及用途和穿戴场景的要求,同时提醒孩子在自己房间里更换衣物,在认识厕所的标志同时培养如厕关门的习惯,也要跟孩子强调他人在如厕时不能随意进入以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保护自己的身体,拒绝不适当的触摸
学会分辨哪些是可接受的触碰(仅限于特定的人群、特定的场景),哪些是需要拒绝的。
4、树立初步的社会规则,养成良好习惯
助力孩子树立良好卫生习惯,规范公共场合行为,如正确如厕、合理择地换衣、避免隐私话题,初步构建性别与隐私概念。

向老师结合案例总结到,0—5岁性教育的的核心目标“以培养隐私意识、建立边界感做铺垫”
二、6—9岁(小学低年龄阶段)
1、隐私部位概念的拓展
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跟孩子精准界定隐私部位的概念,同时加强相关社会规则认识,如严禁随意暴露、触碰、谈论自身及他人隐私部位,强化隐私尊重意识。
2、场所认知的进阶
根据生活中的环境安排,引导孩子厘清隐私场所(如洗手间、拉帘卧室)与公共场所(学校、商场等)区别,着重培养家庭隐私场所正确使用习惯及公共场所隐私保护意识,如随手关门、敲门询问。
3、综合安全强化(隐私话题、隐私行为、自我保护)
首先,我们的孩子需要认识到公开讨论隐私话题可能会引发他人的尴尬、愤怒、不满和厌烦。因此,我们需要强调“在什么场合、与谁以及如何开展隐私话题的讨论”,以明确隐私行为界限,同时,要提醒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在他人面前或公共场所暴露自己的隐私部位,通过借助人际交往和社交圈,学会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从而提升社交安全意识。


向老师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员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提供了相应的教学活动供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强调了6—9岁性教育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强化隐私意识的建立”
在心智障碍青少年的成长进程中,10— 14 岁小学高年至中学阶段以及 15 岁以上时期极为关键,而性教育在这两个阶段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社会融入以及未来发展走向。

一、10—14岁(小学高年至中学)
1、青春期知识启蒙与科学引导
在这一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向老师着重指出,需以系统且坦诚的方式,为心青年讲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对于男生而言,胡须的逐渐生长、性器官的发育成熟以及遗精现象的出现,对于女生来说,乳房的隆起、臀部的变宽以及月经的初次来潮等,这些都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生理现象。
老师特别强调,应避免使用含糊其词的表述,否则可能会引发孩子的不合适的一些探索行为,唯有通过清晰、明确的讲解,才能切实降低孩子的理解难度,助力他们正确认知自身的身体变化。
同时,要积极鼓励孩子在私密且适宜的环境中,妥善处理因身体发育而产生的各种情况,引导他们逐步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2、生活技能精细提升与应急处理指导
此阶段,对于男生重点聚焦于遗精处理技巧以及个人卫生全方位维护,女生则着重于月经护理的全流程学习,涵盖月经来临的判断方法、卫生用品的准备、更换操作的规范步骤以及经期特殊卫生注意事项等,同时强化日常私处清洁与衣物换洗的良好习惯培养。

在培训当中,向老师提及如果男孩在公众场合可能出现勃起的情况应如何应对?
现场参与者纷纷分享自己的经验与见解,一位家长回忆起儿子在地铁上毫无征兆地勃起时,她迅速用书包巧妙遮挡,待孩子情绪冷静后恢复正常。
向老师充分肯定了这一做法的可行性,并借此机会进一步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应提前向孩子传授此类应急处理方法,帮助他们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够保持冷静,避免尴尬和不必要的困扰,确保他们能够自信、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场景。
3、多元能力全面培育与综合素养提升
在自慰行为的处理方面,向老师着重强调隐私、安全和卫生三大原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准则。在形象管理上,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注重服饰搭配的合理性与得体性,在生活适应能力培养上,涵盖家务劳动的参与、时间和金钱的有效管理以及安全求医的基本技能学习,在心理层面,高度关注孩子情绪的识别与恰当应对,满足他们在社交方面的合理需求,全方位促进孩子的成长与成熟,助力他们逐步提升自我管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未来的独立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向老师总结到10—14岁性教育的核心目标“适应青春期的身心变化,为重要隐私行为建立清晰的界限规则”
二、15岁以上的心青年
1、身心变化积极适应与健康心态引导
向老师说到15 岁以上的心青年面临着身体发育成熟带来的一系列心理与生理新需求,如同龄人的接纳渴望、异性交往的好奇与探索以及性需求的自然萌发等客观现实情况。
此时,家长、老师和社会各界应协同合作,帮助他们正视这些变化,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鼓励心青年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拓展社交圈子,在与同龄人的互动中逐渐增强自信,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2、能力素养深度培育与社会融入能力打造
着力提升心青年的社交礼仪水平,使其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得体大方,培养他们的自我照顾能力,强化沟通协作技巧,提高语言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加强情绪管控训练,帮助他们学会有效地调节情绪,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提升应变创新能力,使其能够灵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和挑战,培养同理共情素养,增强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针对不同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通过全方位的能力培育,帮助心青年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3、社交规范与健康社交环境
在异性社交方面,向老师明确指出要为心青年界定清晰的边界和红线行为,规范合适的社交距离、恰当的肢体接触以及严格的隐私维护准则,持续深化他们对隐私和自我保护技能的学习与理解,确保其社交行为的健康与安全

随后,向老师分享到一个案例:一位中重度心智障碍女孩在服务点参加活动期间,遇到几名男性心智障碍者的过度亲密行为,如拥抱和亲吻,幸好家长及时发现并制止,但这也导致家长不敢再让女儿单独参加活动,针对此情况,向老师组织参与者展开讨论,大家纷纷建言献策。
有的参与者提出,家长首先应教导孩子把握社交距离,不能因噎废食而过度隔离孩子,要让孩子正确认识到异性之间的自然吸引,但同时也要督促对方家长教育孩子以正确方式表达情感,还有的参与者建议工作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可以系统教授心智障碍者如何正确与异性相处,并与家长紧密配合,巩固学习成果。
向老师对这些建议给予高度评价,强调营造健康社交环境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为心青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总结到15岁以上性教育的核心目标“进一步提升高阶社交技能,在异性社交方面做到相互尊重”。

最后向老师跟大家分享,在开展性教育前需要精心筹备。我们应秉持坦然诚恳的态度,根据孩子的认知情况,妥善选择形象直观的素材,与心青年保持沟通,善用开放问题启发思考,依据他们的不同年龄持续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全程心态保持轻松、乐观和幽默,为心智障碍青少年的性教育筑牢根基、提升成效,助力其健康成长与社会融入。
END
【特别鸣谢】
广州市越秀区爱成长教育支持中心
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计划(三期)
编辑:陈颖诗、张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