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9月20日,广州市慈善会、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巴士学园心理志愿服务队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钱路头直街2号2楼扬爱活动室联合举办了家长及教师培训拒绝“欺凌”与“爱”同行公益讲座活动。

讲座主讲老师为活动成员讲解校园欺凌的特点
本次活动主要是面向心智障碍儿童家长及教师,旨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支持,以更好地保护心智障碍儿童免受校园欺凌的伤害。心智障碍儿童由于自身的障碍,在社交中往往面临着更高的风险。他们绝大多数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懂得求助,使得他们更容易成为校园欺凌的对象。此次讲座的举办,正是为了引起家长及教师们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

讲座主讲老师和参与活动的成员进行互动提问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校园欺凌的类型又分为:1、言语欺凌2、社交欺凌3、身体欺凌4、心理欺凌5、性别欺凌6、网络欺凌。
心智障碍儿童被欺凌后,心理方面:可能导致自卑、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他们可能会更加封闭自己,不敢与人交往,对社交产生极度恐惧。学习方面:影响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可能出现厌学情绪,学习成绩下滑。因为他们在被欺凌的状态下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对学校环境产生抵触。身体方面:如果遭受身体攻击,可能会有受伤的风险,影响身体健康发育。社交发展方面:阻碍社交能力的发展,难以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他们可能会失去对他人的信任,长大后也难以融入社会。

活动成员们用手机认真的记录讲座知识点
在活动过程中,讲座主讲老师通过PPT讲解的方式,为参与本次活动的家长详细地介绍了校园欺凌的各种表现形式,包括言语攻击、孤立排斥、恶意捉弄等。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让家长们深刻认识到校园欺凌对心智障碍儿童的巨大危害,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障碍程度加重。

讲座主讲老师为活动成员们进行欺凌案列分析讲解

同时,讲座主讲老师还为家长们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家长们被鼓励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和社交场合中的情况。要教导孩子如何识别校园欺凌行为,并学会勇敢求助。此外,家长们还应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一旦发现校园欺凌现象,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制止。

讲座主讲老师在活动结束后耐心的为活动成员们讲解讲座知识疑问
在互动环节中,家长们积极提问,分享自己的担忧和困惑。讲座主讲老师耐心地解答了每一个问题,并给予了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此次讲座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让他们学到了知识,更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对心智障碍儿童的关爱和支持。
相信通过此次活动,心智障碍儿童家长们将更加有信心保护自己的孩子,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和谐、友爱的社交环境。公益路上,我们一起携手前行,为心智障碍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