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赋能培训走进职业高中,社校结合助力特殊孩子全面发展
扬爱依托公益慈善项目长期为即将从职业高中毕业以及18岁以上的特殊孩子设置了职业转衔、自主能力提升和岗前实习等服务项目,以帮助他们走向社会、进入职场。
活动介绍

家长赋能 社校结合

特殊孩子由于受刻板社交障碍的影响他们在进入职场、融入社会依然会面临着很多困难。扬爱依托公益慈善项目长期为处于就业年龄阶段的心智障碍青年设置了职业转衔、自主能力提升和岗前实习等服务项目,以帮助他们走向社会、进入职场。在心智障碍者融入社会、进入职场阶段,需要家长、学校、社会服务机构、政府等多方共同联动为其搭建起支持体系。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首要环境,家长是搭建支持体系中的重要力量。为此,广州市扬爱秉持就业支持培训关口前移、范围拓广的理念,以职业高中下订单,广州扬爱委派讲师的方式,直接将社交、独立自主、职业素养等家长赋能培训内容融入职业高中家长会中,进而提升家长对培养特殊孩子就业意识和工作人格的认识,为进入职场和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11月8日,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核心家长讲师廖丽娜来到职业高中做《如何为心智障碍者搭建社交圈》的主题分享。廖老师结合自己20多年的心路历程,先从自己陪伴孩子成长的例子出发阐述特殊孩子的进步非常艰难,家长最重要的是要订好目标,然后陪着孩子,一步一步往前,只要保持热情坚持下去,孩子就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社交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人际关系,满足彼此的情感、信息和物质需求;减轻压力、提高自信心;认识世界,获取信息,建立圈子等。特殊孩子与普通孩子的社交存在很大的区别,普通孩子的社交不需要特别的授课学习,自己可以在社会场景中学习领会;特殊孩子的社交状况有三个类别,分别是社交过度,这会打扰到别人;没有社交,喜欢跟物产生联系以及不恰当的社交。相对而言,特殊孩子的社交需要有专人引导并且提供足够的支持,通过慢慢建立社会规则的方式才能逐渐掌握。

廖老师接着从6个部分阐述如何为心智障碍孩子搭建社交圈,分别是孩子走出家门的准备;家人的社交圈;学校的社交圈;居住小区的社交圈;网络社交圈;心智障碍孩子的社交圈。


1

第一部分:

让孩子建立社会公共场所规则,是孩子走出家门最重要的准备。通常孩子的进步比较慢,家长要把社交嵌入在日常生活中,把目标订得慢一点,让孩子循序渐进地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做到四要:

一是家长要学会放手,不要帮他做他能做的事情,给他多一点时间,家长在旁边给予支持,让他学会自己独立完成整个过程。

二是家长还要做多一点点工作,把这些公共场所规则列出来,针对孩子做不到的地方和需要加强的地方去改进。

三是家长还要狠心一点,当与孩子约定好规则,如果他违反约定,那就得一定得接受惩罚。

四是家长要细致地去做一点点工作,不要只用语言、硬扎的方式,要选择孩子适合的方式,根据孩子有兴趣的方法去学习。比如对于视觉型的孩子,用图片跟他分析,图片说了什么,存在什么问题等。

2

第二部分:

家庭是最适合建立社交圈的场所,逢年过节要把孩子带出去,让他们这一代建立关系,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圈子。家里要有规则和底线,当孩子在家里比较随意,就容易把家庭里的相处方式泛化到社会,进而导致很难建立社会规则。

3

第三部分:

学校的社交圈分为幼儿期的社交圈和青少年期的社交圈。前者可以通过跟同伴的孩子一起外出,帮忙接送孩子,学习小组,一起出游等方式建立。到了青春期,特殊孩子跟普通孩子差距越来越大,跟其他普通孩子的矛盾也越来越大、水火不容,因而相互之间容易产生冲突。这一时期建立社交圈的重点在于尽量让孩子平稳地先度过去,注意要保持社交距离,尽量少社交,做个礼貌、友好、安静的陌生人,也可以选择与志愿者社交。

4

第四部分:

居住小区的社交圈可以让孩子多去做一些义务工作,多去帮助别人,而不是把孩子收起来养,这样慢慢地他也会建立起自信心。

5

第五部分:

特殊孩子大了之后,家长会担心他们交到坏朋友,会被诈骗等。这就需要家长注意及时关注孩子使用手机方面的言行,以法律为准则正向地引导孩子建立微信朋友圈,注意孩子的网络言行不要违法。

6

第六部分:

特殊孩子的社交圈一定要有时间去浸泡,只要时间长,慢慢地家长带动,聚餐、看电影,让他们不断地产生联系,他们就能够建立起他们想要的社交。当然他们的社交不需要跟我们一样那么频繁和强烈,而是在需要的时候有回应。因此,特殊孩子的社交需要围绕身心健康和阳光的状态而定,不要陷入过度社交的状况。


培训的最后,参会的家长提出了当前孩子遇到的社交问题,廖老师对此一一进行了解答。最后廖老师总结道,所有圈子的建立都需要时间,静待花开。培养心青年社交礼仪,为心青年搭建社交圈需要家长的智慧集思广益舍得放手。



撰稿:刘明波

审核:谢洁莉

排版:黎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