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培训 | 性教育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为了提升家长在心智障碍青年性教育方面的意识和能力,2023年11月4日,广州扬爱邀请广州市少年宫苏艳雯老师展开关于“性教育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的家长培训。
活动介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为了提升家长在心智障碍青年性教育方面的意识和能力,2023年11月4日,广州扬爱邀请广州市少年宫苏艳雯老师展开关于“性教育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的家长培训。

图片


苏艳雯老师提出性教育需要前置,家长可以根据自家孩子的具体情况在出现性特征和性行为之前正确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做好性知识方面的心理准备,尤其是青春期女生月经和男生梦遗这两个情况。

一、月经方面:

首先,家长尤其是妈妈可以引导孩子认识到卫生巾,在孩子来月经前分步骤拆解卫生巾帮助孩子认识如何正确使用。

其次,让孩子自己记月经日历,打印日历让孩子勾选记忆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同时,亦可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记录,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生理期,更好地做准备。

最后,家长也需要让孩子明白经期前后的身体变化,陪伴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如经期前后带来的身体不适,需要引导孩子有正确的处理方式,如注意不吃冰凉食物、注意休息等;另外,长痘前后带来的身体变化如长痘等引起孩子的容貌焦虑,家长应及时引导。

图片


二、梦遗方面:

家长尤其是爸爸可以参考自身的青春期身体表现向孩子科普梦遗现象,并协助孩子正确面对发生梦遗时的情况,例如更换衣服和清洗床单被套等;另外,家长也需关注孩子经常梦遗的情况,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如果单亲家庭或者不知如何引导孩子,家长可以借助视频、图片等工具帮助孩子面对月经和梦遗。

三、隐私部位和隐私行为:

不少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触碰隐私部位的行为,家长对此较为焦虑和困恼,尤其是在公共场合触碰隐私部位,老师对此提醒家长可以先观察了解孩子出现行为背后的原因:

(1)如果孩子触碰隐私部位是因为不舒服的话,那么需要及时就医。

(2)如果是好奇、无聊、产生愉悦感或是寻求安全感等原因,那么家长可以从认识隐私部位和识别公共场所与隐私场所两方面入手。

(3)孩子分不清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可以触碰,家长则可以教导孩子理清什么是隐私场所和公共场所以及在不同场所能否触碰隐私部位。

认识隐私部位方面,家长要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特别是隐私部位(男生的阴茎、阴囊和臀部和女生的乳房、外阴和臀部),家长也可根据孩子的特定行为对其他的隐私部位予以引导。

图片

在过程中可以借助图片标识和实地带领孩子体验两种方式。以上厕所为例,家长可以借助图表教孩子外出看到什么标志可以去上厕所,养成在家正常上厕所的习惯然后延伸至公共场所,和孩子一同外出到公共卫生间,作为榜样教导孩子在公共卫生间上厕所的步骤:可以先敲门确认是否有人,进入卫生间后关门以保护自己的隐私以及便后穿衣洗手等。

四、性教育涉及的社交技能:

心智障碍青年可能遭遇性侵犯和性骚扰,老师对此提出可以根据社交圈层对应不同社交行为,家长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社交圈层教导孩子作出恰当的社交行为。例如孩子在面对家人、好朋友、同学/专业人士和陌生人可以作出什么行为,尤其是面对陌生人则需要警惕可能出现的不当行为对孩子造成性侵害和性骚扰,避免隐私部位被他们触碰,家长可通过模拟场景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勇于表达自身意愿和拒绝不当社交行为。另外,孩子也可能作出令他人感受到不舒服社交行为,家长在孩子作出不当社交行为时及时提醒和拒绝,帮助孩子树立社交边界。

图片
图片

现场家长提及性教育问题及应对策略:

家长担心孩子在学校受到性骚扰,也担心孩子适应不了因升学带来的环境变化,可以怎么做?

如果是在普班随班就读,家长可以积极沟通学校申请进行阶段陪读,陪伴孩子适应读书的环境变化,同时观察孩子的班级情况,识别可为其提供支持的资源。例如某些学校学生有志愿服务时数要求,家长可沟通学校让学生帮助自己的孩子以获得志愿服务时数。孩子的照护需求得到满足,学校和家长的志愿服务需求也得到满足。

怎么处理青春期男生乘坐公交地铁人多拥挤时候被误认为是性骚扰?

以拎东西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其他乘客避让为例,外出搭乘交通工具如若人太多则可以搭乘下一趟车,也可以手拿物品,这就意味着手的位置在大家可以看到的地方,可以有效避免孩子被误会性骚扰,并且其他乘客基本会避让。如果孩子有不自觉的生理反应,那么可以让孩子拿包挡避隐私部位。

男生在学校公共场所和家人语音谈论隐私行为(梦遗),家长要怎么处理?

老师表示孩子愿意分享说明亲子关系非常好,那么家长也要理解孩子的分享欲,但在公共场合显然不是很合适,家长可以提醒孩子如果想在公共场合分享隐私事情,可以稍微压低声音或者以文字形式表达。

孩子有很强烈的拥抱的生理需求,近期很喜欢一个异性,忍不住拥抱了异性,家长担心孩子可能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弱势位置而不自知,孩子在满足生理需求和保护自己之间如何平衡?另外孩子曾表达自己喜欢孩子,想生孩子,但孩子自己都还是个孩子,怎么照顾小孩,家长担心孩子的未来生育问题。

针对拥抱行为,老师指出对于部分孩子拥抱可以带来很强的愉悦感受,那么家长也需要尊重孩子的这一需求,但是依然是社交界限的问题,可以通过帮助孩子树立不同社交圈让孩子树立社交概念,并在孩子发生不当社交行为亦或者行为可能伤害到孩子时及时提醒,向孩子明确传达行为不被允许的意思。

针对孩子想生孩子,老师也提出孩子可能大部分时间呈现出需要家人朋友帮忙的状态,但孩子在照顾比自己小的人时候,他们的被需要感得到了满足,这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那么作为家长可以尝试去理解孩子的这一需要。再到生孩子,孩子可能只看到生小孩子的好处而看不到生孩子的累,家长可以和孩子分析生孩子的好处和劳累,如果可能的话,让孩子体验抚育孩子,可能能够改变他们的生育观念。

孩子有自慰的需求和欲望,家长怎么应对这个情况?

首先是尊重孩子的需求和欲望,认识到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有这样的生理需求。其次,在操作层面上,家长可以通过适当的图片、影片引导孩子,避免不当的自慰行为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最后,挑战传统价值观,如果担心卫生问题,家长可以为孩子寻求替代品(市面上种类丰富的自慰品),但是这可能挑战家长的价值观,家长也需要进行自我的调试。

孩子表达出想结婚的想法,想做爸爸或者妈妈,怎么办?

恭喜这些孩子和家长,你们做得很好。孩子想成为爸爸或者妈妈,说明他们认为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好的、是榜样,家长应该为自己和孩子感到自豪。但是我们同时担心孩子结婚成家的可行性,这时候家长们可以就此顺着和孩子讨论为什么想成为爸爸/妈妈,进一步引导孩子思考——你想结婚,那么你有能力结婚吗?婚恋涉及生活自理能力、经济能力、信息搜集能力、选择决策能力和家庭责任等,对标孩子现阶段的能力情况,培养孩子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能力。

推荐阅读:《发展性障碍儿童性教育教案集》《发展性障碍与性家长指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特别鸣谢: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