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心青年服务“小白”的进阶之路
如果说硬要从人生阅历中挤出与这个群体有一点关联的记忆,还得从小时候开始说起。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村里的谁家老婆又发疯了。“一副鬼头鬼脸的样子在大街上跑,大喊大叫。“”有的时候还会咬人。“在这些道听途说的“箴箴教诲”中,我打小就学会了要与这些看起来像”疯子“的人保持距离。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一样,这种潜在的社交规则深深地刻在我的基因中。
活动介绍

图片

01远离与抗拒

我从未想过这辈子会与“心青年”这个群体有所联系。


图片

如果说硬要从人生阅历中挤出与这个群体有一点关联的记忆,还得从小时候开始说起。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村里的谁家老婆又发疯了。“一副鬼头鬼脸的样子在大街上跑,大喊大叫。“”有的时候还会咬人。“在这些道听途说的“箴箴教诲”中,我打小就学会了要与这些看起来像”疯子“的人保持距离。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一样,这种潜在的社交规则深深地刻在我的基因中。

图片

第一次与心青年接触是在我上门拜访一家儿童潜能特训中心的时候。那天我正在门口等机构负责人郑老师,有一位年轻人从屋子里走出来。我看见他身体不平衡,走起路来极不协调,一看上去就显得很“不正常”。跟我联系的机构老师随后紧跟着他走出来,并说“没事的,不用怕。这些孩子很可爱的。”而后,我把学生扔进了这个在社会中“被遮蔽”的机构,自己却敬而远之。

直到2020年9月,我辞去了高校教师的工作,忐忑地选择了继续升造。第一次与导师见面时,老师打消了我为家乡做研究的念头,将我引入了另一个更加浩瀚无垠的“海洋”——残障领域。后来老师让我关注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一个服务心青年及其家庭的组织。受小时候教化的影响,我从心底里打定主意即使是研究心青年服务组织,我也不要跟心青年接触。

图片

图片

02

接触与反思

既然要研究心青年服务组织,我就在微信公众号关注了一些与心智障碍群体有关的公众号,A组织是其中的一个。在2023年2月底的一个晚上,我看到了该组织在招募社区老友的成长搭档。看到公众号推文时我很动心,很想参加。但是我深知自己无论是年纪还是年级都不太适合。犹豫了一会,我还是报名并认真填写了相关的信息。幸运的是,我还是获得了这个对我来说很宝贵地接触心青年群体的机会。

图片
图片

在经过一天简短的培训之后,与其他新手的志愿者们一样,一周之后就要正式“上岗”,我压力山大,忧心忡忡。大家都显得很矛盾,不知道该怎么和心青年相处。真正和心青年接触之后,我发现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他们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具有攻击性或者那么不好相处。往往他们的能力相对来说要更差,或者说他们更加友好,他们并不是每个人带着恶意的。

其实相比于志愿者们,心青年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他们更加紧张。他们一进来先要查看环境,特别是阳台、卫生间以及走廊深处等。当然他们缓解紧张的方式并不一致。有的是带着耳机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有的则是突然走到你面前,支支吾吾地问“请问你叫什么名字?”然后又接着问下一个人;还有的则是粘在自己的妈妈身边,不离开半步。

图片

第一次真正和心青年接触,最开始看到的是他们的问题,如跺脚、敲凳子、对声音敏感、食物有特别要求、自言自语、情绪会突然失控、对着人笑等。对于我而言,问题视角背后反映的是,每个伙伴都是独一无二的,差异性极大。在这里,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个别化。

在整个过程中,我也看到他们的简单与欢乐。如老师问“起床之后要干嘛?”有伙伴答:“要刷牙洗脸穿衣服赶紧去学校。”老师提到课堂上不能做的事情,他们会回答“不能打篮球”、“不能隐形”。在介绍家庭结构时,会回答我没有小孩;介绍我的性别,会回答我姓刘。这是独属于他们的“异想天开”、幽默与无极限的想象。

在与他们接触之后,我更多的是在反思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思考我是怎么学会这些社交礼节的?我认不认识自己?我得出结论,礼貌的用语与问候,得体的衣着,讲卫生,没有偏差行为和孤僻表现,反应能力快,自信表达流利等等,好像这些我也不能完全做到。慢慢地,我重塑了自己的认知。很多时候,我们也会碰到跟心青年一样的障碍。

图片
图片

03

探索与换位

有了这样的思考,我知道这些障碍并不是他们与我们的区别。普同模式的视角开始进入我的分析视角。我或多或少地也存在这些障碍,有些是已经克服了,有些还未来临,但并不代表之后不会遇到。阿茨海默症就是所有人都可能会遇到的,它与伙伴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症状和认知功能的降低并无区别。

普同模式有助于我们与他们建立联结。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他们的独特性。相比于我们,他们的障碍更加明显,再加上他们对环境的连接能力较为独特,通常只关注环境中的一部分,缺乏对整体环境的认知。这就使得他们在不分场合与情境的情况下做出一些“异常的”行为和对话。更重要的是,他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障碍会对他人造成影响。自省能力的缺乏是伙伴们与我们很大的不同。

图片

除了反思之外,我还想着我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有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去探究,诸如课堂上抢眼表现的原因是什么,伙伴们为什么喜欢给人起外号?伙伴们真正的困难是什么?心青年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开始带着6年社会工作学习,再加上7年社会工作教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

我深知每个伙伴的行为背后的原因都是不一样,这与他的童年经历、最近遭遇、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任何忽视对整体情况的解读都是片面的、不负责任的。有这些明悟之后,其实我会看到自己所能做的、能够发挥作用的事情非常有限。

其实,很多时候志愿者起到的作用更多是影子老师的角色。志愿者坐在伙伴们的旁边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醒课堂纪律,纠正异常行为,协助解释知识点,与志愿者一起讨论分享,这有助于伙伴们形成课堂上的纪律和规则意识,并让伙伴们保持对课堂的专注和参与。在课后,志愿者们还起到桥梁的作用,将不在父母陪伴下伙伴们的情况直接反馈给家长,以助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进。

图片
图片

04

上下而求索

下午带伙伴们去公园喂鱼的时候,我看到,有些乌龟爬在假山上悠哉地晒太阳,有些乌龟也在奋力从鱼群中夺食。然后我说了一句话,“在池里那么多的鱼中,乌龟是一个弱势群体,它们的嘴巴太小了,游得太慢了。”也许,这正是乌龟长寿的秘诀,也不像那些鱼一样个个臃肿肥胖。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也许我们应该像那些池里为数不多的乌龟学习,让自己的灵魂慢下来,给心灵一些追赶的时间。

图片

撰稿:刘明波

排版黎一超

图片